從小,生長在外省家庭的我,對麵食有一份厚愛,當然,也特別挑剔,因為家人總是自己做很多麵食,舉凡饅頭、水餃、包子、蔥油餅甚至麵條等等,都是自己手工作的。一方面是因為勤儉的關係,自己做的總是比外面的便宜,另一方面,也是過去的生活習慣,因為購買環境不像現在這麼方便,所以處處都自己著手。

每年過年,一種襄有紅棗的饅頭是我從小到大過年必備回憶,直到現在,每年過年我老爸都會回到之前居住的地方,跟同一家店買,不但因為他們做的漂亮也做的好吃,漂亮很重要,因為以前這都是要拿來祭拜祖先的,好吃更重要,因為手揉饅頭的口感,就是跟機器做的不樣。

今年,同樣的路線圖,但年初二我一看到篜出來的饅頭與剝開饅頭的手感,我就問我老爸,做的人是不是變了?不但變醜,連手感跟口感都不一樣,一層一層的紋裡沒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做出來如蜂巢狀的切面。我老爸說對,今年他去買的時候,已經不是老人家做了,變成兩個年輕人。

我也算是年輕的一代,對於這種手工,其實我也沒有跟長輩好好學,並傳承下來,年歲漸長,當自己開始尋找這種手工時,才發現手工已經退流行了,手工耗時耗力成本也提高,誰還會去做這種沒利潤的生意?

當我在抱怨別人都用機器取代手工時,我似乎也同時正在體驗機器所帶來的好處,所以我無法要求別人不能用機器,只能手工製造。但我真的很懷念手工的味道,也許,自己動手吧!

還有,對於麵食,我真的非常挑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e 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