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,自行車熱潮逐漸延燒開來,從週休二日的休閒活動,演變成上下班的代步交通工具,如今,油價高漲,節能省碳的標語不絕於耳,沒想到,自行車,也會缺貨。

我,我應該跟自行車是絕緣了,之前也很想學,想說可以當成健身運動的一種方式也不錯。看著身邊的人,每到週末假日,簡易型的就到附近河濱公園騎騎,想要更上一層的就是往郊區的小山或是自行車步道,困難型的就是跟著車隊,走訪專業隊伍經過的湖光山色美景區。

自行車多了,就常常可見自行車騎士要求路權,他們喊的很大聲,因為他們完全做到節能減碳,不污染環境。但,我卻常常在市區面臨要和自行車爭路權的窘面,更在居住環境上要對抗自行車的無形污染。

居家附近,喔,應該說出我家大門不到三十公分的距離,就停了三台自行車,因為大家都怕車子被偷,又不想放在家裡礙著空間,所以就理所當然的利用電梯口或是樓層的公共空間停放自行車。既然要推行自行車,是不是也該好好檢討自行車的停放空間,我知道自行車車主在停車時也常常遭到摩托車車主的白眼,更可以體會他們發現愛車被偷時的捶胸頓足,但,不能犧牲我們雙腳走路行人的空間吧!

居家附近,因為我屬於「行人」,在家方圓數里內都是用行走的方式,卻常常在騎樓或是人行道上被自行車車主「玲」,有一點禮貌的人會在你背後大喊,「對不起,請借過」,我能不讓嗎?所以我常常搞不清楚,我到底是走在人行道,還是自行車道。當我跟他們抱怨時,他們總是說,怪政府啊,誰叫他們沒有給我們應有的路權。所以,這句話背後的含意就是要犧牲我們用雙腳走路的行人權益。我發現,現在在台北,我的權益是行人<自行車<摩托車<汽車<小黃<公車,我也好想爭取行人的路權啊!

其實,在台北,常常被摩托車嚇到已經不足為奇了,現在常常被自行車嚇到,他們目無章法的騎法,常常讓我不知道到底是誰沒有遵守交通規則。另一方面,我也很同情他們,有時看到自行車在馬路上跟汽車與摩托車爭道時,那種畫面也是很恐怖,萬一真的不小心,恐怕又是一樁悲劇。

自行車,到底行不行?從過去農業社會的主要交通工具,到現在成為一種風尚,怎說風尚,你想,現在要你買自行車,你會買一台很簡陋的自行車嗎?再者,裝備,從頭到腳,缺一不可,否則會不夠專業。週末假日去騎車,要不要在汽車後再加裝個自行車架?想必,那個架子也不能太遜。

自行車的倡導,原意不差,目前看來是配套沒做好,使用者也搞錯了原意,價值觀也變的顛三倒四的。我想,在這樣下去,會不會那一天我會看到馬車的交通號誌啊?騎馬更好耶,在養馬的過程中可以學會對生命的尊重,養馬更是治療現在一堆文明病的好方法,而且,騎馬也是一種健身運動,對環境也沒有致命的污染,怎麼樣,要不要試試看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tine 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